俗話說:「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見愛情、友情、親情雖然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離死別時,更是讓人痛苦。因此有人以為,只要將情感斬斷,就再也不會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說,眾生都是「有情」,就是因為眾生有愛的緣故。
眾生最愛的是自己的生命,其次則是和自己生命相關的人、事、物。親情由第一代傳到第二代,象徵了生命的延續。愛情也是一樣,因為有了男女的結合,才有後代的出現,因此這個結合也和自己生命的延續有關。至於友情,雖然和生命的延續並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但是人活在世界上,一定需要養分,除了飲食的養分之外,還必須從精神上獲得滋養,而友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養,所以友情和生命還是有關係的。
既然情愛和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否定它,或是硬生生地把它切斷,都不合乎世間的法則,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從佛法的立場來看,無論是親情、愛情或友情,都是因緣所生,有因有緣才使得大家生活、聚集在一起,也才能夠彼此互相合作。但是我們要明白,因緣聚散是天經地義的,就如我們常常聽人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或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可見生、死、聚、散都是正常的事。
既然聚散是必然的事實,那就沒有什麼好痛苦的了。佛法常常教人要用平常心來看待所有一切發生的事,這樣在相聚時,就不會太過興奮,而分離時,也不會那麼憂苦。而且,人生在世,就是要有聚有散才能成長、有生有滅才能進步,如果沒有生滅變幻,我們就會老是停留在同一個現象之中,不但覺得很無聊,也不能夠成長。例如,今天和這兩個人在一起,明天又和另外兩個人在一起,這樣就能把原本的人際網絡擴大了,人際網絡一旦擴大,生命的層面就會擴大,而層次也將提高。
所以,聚散的過程其實是讓我們成長的一種力量,因為層次和層面的提高、擴大,使我們的生命過程更充實、更飽滿,也更加多彩多姿,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更何況,離別既然也在生滅變異之中,所以它也是一種暫時的現象,一時的分離並不表示永遠都不能再見面了。而且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路聯絡,即使相隔遙遠,也能立刻與對方面對面談話。而人是高等動動,本來就著重精神的交流,就算身體沒有在一起,仍然可以隨時隨地互通有無、互通訊息,離別也就不再顯得那麼痛苦了。
其實,離別之所以讓人感到痛苦,問題的關鍵仍在於大家難免都希望自己喜歡、執著的,能永遠留在自己身旁,這才是使情愛變得痛苦的真正原因。所以,只要轉變自己的心境和看法,以平常心來看待離別,並且掌握聚散離合所帶來的成長契機,就不會再為離別而擔心苦惱了。
From DDM Taiwan Master Sheung Yen
Friday, 26 September 2008
Tuesday, 23 September 2008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50% my own words, 50% copied from somewhere
人是有慾望的,生來就想擁有什麼,當你擁有你會快樂,但失去時你就會痛苦;夢也是一樣啊,當你朝著夢想前進,你是滿足的,但是當有一天夢想破滅,巨大的絕望就會攫住你,不停地往下墜落。
可是這四句偈告訴我們,不要去想你現在擁有什麼,便放不開,因為總有一天都是會失去的,也不要去想你失去什麼,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擁有什麼,今天你做了一個夢,夢中的你過的快樂極了,早上你醒來,發現自己又回到現實的世界中,又要面對辛苦的一天,人在夢醒時難免有一點失落感,但這還只是做夢而已,要是有一天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呢?你的親人、朋友、愛,你還能把他當做一個結束的夢嗎?
人生的一切現象,就像夢幻般不真實,也像水中的泡泡,浮上水面就消失了,又像清晨的露珠、天空的閃電,現在看到了,下一刻就消失了。這個世界就好像無數個不同的『片刻』,而不是不變的永恆,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認識世界,就會對世界有不同的體悟,也許本來令你痛苦的事,就不會痛苦了。
其實我覺得人活著,就不可能不痛苦,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人活著總有一天得面對別離,又有太多無可奈何的事. 我很希望我從夢中醒回來, 人生本來就是夢, 你試想想, 你發夢的時侯是否很入夢, 很真, 當你醒來的時候, 你會不會很執著那個夢, 人生如夢, 我們為什麼不能放下
你以為我很長命嗎, 最長也不過是一百矣而, 短的話也只可能是明天.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即使你有錢, 有成就, 死了也是一頭骨頭, 和大地合而為一, 你的自我去了哪裡? 也被活埋了.
你可能活得很辛苦, 你看看其他生命, 比你苦的更多, 你可能以為自殺能了斷, 但老實告訢你, 自殺只是等於沒有肉體, 記憶沒有消失. 每它七天要找替身.
你要心平氣和, 亨受每一刻, 一刻的生也是一刻的滅, 生生滅滅, 一刻過去了不要回頭看. 這才是真正的利用每一刻, 你試過有一刻的平靜嗎? 要看生滅, 很簡單, 看自己的呼吸, 他是陪伴你長大的, 你有看過他嗎, 我們很多時也忽略了他, 一吸一呼, 一個又一個生滅
在這不如意的世會上, 不如意的事很多, 我們盡力去做, 不問結果, 如果結果不是理想的, 放下他, 你要亨受做的過程, 不要以為浪費了時間, 你的身體的確為你努力過, 每一刻的過程也是生滅
人是有慾望的,生來就想擁有什麼,當你擁有你會快樂,但失去時你就會痛苦;夢也是一樣啊,當你朝著夢想前進,你是滿足的,但是當有一天夢想破滅,巨大的絕望就會攫住你,不停地往下墜落。
可是這四句偈告訴我們,不要去想你現在擁有什麼,便放不開,因為總有一天都是會失去的,也不要去想你失去什麼,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擁有什麼,今天你做了一個夢,夢中的你過的快樂極了,早上你醒來,發現自己又回到現實的世界中,又要面對辛苦的一天,人在夢醒時難免有一點失落感,但這還只是做夢而已,要是有一天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呢?你的親人、朋友、愛,你還能把他當做一個結束的夢嗎?
人生的一切現象,就像夢幻般不真實,也像水中的泡泡,浮上水面就消失了,又像清晨的露珠、天空的閃電,現在看到了,下一刻就消失了。這個世界就好像無數個不同的『片刻』,而不是不變的永恆,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認識世界,就會對世界有不同的體悟,也許本來令你痛苦的事,就不會痛苦了。
其實我覺得人活著,就不可能不痛苦,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人活著總有一天得面對別離,又有太多無可奈何的事. 我很希望我從夢中醒回來, 人生本來就是夢, 你試想想, 你發夢的時侯是否很入夢, 很真, 當你醒來的時候, 你會不會很執著那個夢, 人生如夢, 我們為什麼不能放下
你以為我很長命嗎, 最長也不過是一百矣而, 短的話也只可能是明天.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即使你有錢, 有成就, 死了也是一頭骨頭, 和大地合而為一, 你的自我去了哪裡? 也被活埋了.
你可能活得很辛苦, 你看看其他生命, 比你苦的更多, 你可能以為自殺能了斷, 但老實告訢你, 自殺只是等於沒有肉體, 記憶沒有消失. 每它七天要找替身.
你要心平氣和, 亨受每一刻, 一刻的生也是一刻的滅, 生生滅滅, 一刻過去了不要回頭看. 這才是真正的利用每一刻, 你試過有一刻的平靜嗎? 要看生滅, 很簡單, 看自己的呼吸, 他是陪伴你長大的, 你有看過他嗎, 我們很多時也忽略了他, 一吸一呼, 一個又一個生滅
在這不如意的世會上, 不如意的事很多, 我們盡力去做, 不問結果, 如果結果不是理想的, 放下他, 你要亨受做的過程, 不要以為浪費了時間, 你的身體的確為你努力過, 每一刻的過程也是生滅
Monday, 22 September 2008
Devote time to save the world
Many people are in suffering, no food, no water, especially in Africa. Please help them as much as you can.
Friday, 19 September 2008
人的自性沒有念頭
The following is all my own words and feeling, not copied from somewhere else. I am practising now and find it very useful
人的自性沒有念頭, 不管是惡念還是善念
我真的要從這裏觀察
這幾天心又雜了, 我一真用內觀的方法來了解自己, 要分清自性跟習性, 不要被眼耳口鼻的感覺影響, 最難控制是情, 所有的情都是假的, 正確的情不會用感覺的, 是理性的, 人人平等, 不分男女,動物也不例外的. 因為情帶了執著. 執著是自我控制的一種, 控制的意識是保護自己, 這也是錯的
人的自性沒有念頭, 不管是惡念還是善念
我真的要從這裏觀察
這幾天心又雜了, 我一真用內觀的方法來了解自己, 要分清自性跟習性, 不要被眼耳口鼻的感覺影響, 最難控制是情, 所有的情都是假的, 正確的情不會用感覺的, 是理性的, 人人平等, 不分男女,動物也不例外的. 因為情帶了執著. 執著是自我控制的一種, 控制的意識是保護自己, 這也是錯的
Thursday, 18 September 2008
Very important during death
The ghosts and your enemies will pretend as your family member to bring you to hell, we must ignore them and wait amitabha to come.. So do not follow them or you will be in hell
命终时的亲友 人临终前常看见已故亲友出现 怨亲债主化身亲友接引 堕落三涂. F***
Tuesday, 16 September 2008
心動
這幾天, 我發覺我的心動了很多, 我一直都用很強的意志力控制, 但有時侯十分痛苦, 為解決問題, 我讀了以下的文章
心不動,還能辦事、解決問題嗎?能,心不動是智慧解決問題;心動是情識在解決問題。這一動就變成識了,情識解決問題會產生很多流弊,為什麼?它是迷,不是覺,智慧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佛菩薩是智慧解決問題,我們凡夫是情識解決問題,感情、常識。感情本身就是問題,煩惱嘛;知識是所知障,全是煩惱習氣,沒有真智慧。真智慧是從定中來的,不是讀很多書就有智慧,那就錯了。讀很多書是常識豐富,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跟讀不讀書沒有關係,
我們真正到離念亡情的時候,情就是情識,念是念頭,一切念頭,善念、惡念、無記念,都捨掉了;情是一切的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講的七情,在佛法裡面講識就是情,八個識都是屬於情,情識真正能夠捨離掉了,你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了。
其實情識跟般若智慧是同一個體,都是自性,都是真心,悟了的時候就叫般若智慧,迷了的時候就叫情識。所以唯識這一宗講修行的目標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真轉過來了,那麼你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一切的作為,全是普賢行,與十大願,願願都相應。那麼後面有幾句,它也說得很好。「大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它這個幾句是解釋如對目前來說的,也說得非常之好,那麼後面呢,我們還會討論到。如果沒有普賢法力,沒有深心信解,這個禮敬諸佛就做不到,所以禮敬諸佛,特別注重諸佛,這個是普賢行願。如果說禮敬如來,禮敬一尊佛,那個不是普賢行,所以普賢行差別就在此地。
普賢行是情與無情要平等地禮敬,這個才是普賢行的禮敬諸佛,所以它不是禮敬佛,是禮敬諸佛,諸佛是情與無情統統包括在裡面。所以不曉得這個意思,讀誦有什麼用處呢?沒用啊!明白這個道理,讀誦有用,讀誦提醒自己。所以古人有很多人拿這個作日課的,弘一大師,諸位都曉得,他的早晚課就是念普賢行願品,他把這個當作課誦本來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有沒有修普賢行,時時提起,時時念著,自自然然他就要修了。再看底下這一段,解釋「能禮」的「心相」。「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這一段經文裡面,你看字不多,可是意思也非常地圓滿。成佛的正因,必定是三業清淨,這個是成佛的正因。
心不動,還能辦事、解決問題嗎?能,心不動是智慧解決問題;心動是情識在解決問題。這一動就變成識了,情識解決問題會產生很多流弊,為什麼?它是迷,不是覺,智慧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佛菩薩是智慧解決問題,我們凡夫是情識解決問題,感情、常識。感情本身就是問題,煩惱嘛;知識是所知障,全是煩惱習氣,沒有真智慧。真智慧是從定中來的,不是讀很多書就有智慧,那就錯了。讀很多書是常識豐富,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跟讀不讀書沒有關係,
我們真正到離念亡情的時候,情就是情識,念是念頭,一切念頭,善念、惡念、無記念,都捨掉了;情是一切的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講的七情,在佛法裡面講識就是情,八個識都是屬於情,情識真正能夠捨離掉了,你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了。
其實情識跟般若智慧是同一個體,都是自性,都是真心,悟了的時候就叫般若智慧,迷了的時候就叫情識。所以唯識這一宗講修行的目標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真轉過來了,那麼你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一切的作為,全是普賢行,與十大願,願願都相應。那麼後面有幾句,它也說得很好。「大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它這個幾句是解釋如對目前來說的,也說得非常之好,那麼後面呢,我們還會討論到。如果沒有普賢法力,沒有深心信解,這個禮敬諸佛就做不到,所以禮敬諸佛,特別注重諸佛,這個是普賢行願。如果說禮敬如來,禮敬一尊佛,那個不是普賢行,所以普賢行差別就在此地。
普賢行是情與無情要平等地禮敬,這個才是普賢行的禮敬諸佛,所以它不是禮敬佛,是禮敬諸佛,諸佛是情與無情統統包括在裡面。所以不曉得這個意思,讀誦有什麼用處呢?沒用啊!明白這個道理,讀誦有用,讀誦提醒自己。所以古人有很多人拿這個作日課的,弘一大師,諸位都曉得,他的早晚課就是念普賢行願品,他把這個當作課誦本來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有沒有修普賢行,時時提起,時時念著,自自然然他就要修了。再看底下這一段,解釋「能禮」的「心相」。「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這一段經文裡面,你看字不多,可是意思也非常地圓滿。成佛的正因,必定是三業清淨,這個是成佛的正因。
用心去恭敬每一個眾生
用心去恭敬每一個眾生, 對眾生不要有分別心,要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沒有平等心的話就會生起苦惱心,不要分別高下、大小、富有、貧賤,一律平等,這樣才能得到內心的和諧與快樂。
it is difficult, i need to practise it
it is difficult, i need to practise it
Thursday, 11 September 2008
When will Peace Come 911
When will Peace Come? Peace comes internally, not externally. Stop blaming external factors and practise internally
Tuesday, 9 September 2008
Friday, 5 September 2008
幸運是我
這首歌帶給了我很多的回憶, 我想起我的爸爸, 他己不在這個世界上, 我也想起我對自己做人的失敗, 無奈, 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 但又知道自己的幸運, 認識了彿法, 知道了人性的真相. 時間的消逝, 自己的過失不斷地重覆, 更加知道命運的害怕, 請留意以下的作品
Subscribe to:
Posts (Atom)